中国时代通讯社江门市侨媒中心讯:3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在江门市举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嘉宾前来参加,位于蓬江区丹灶乡塘边里的家族祠堂:德循林公祠,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侨文化活动:德循林公祠“蓝瓦讲堂”启动仪式,此次活动由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江门市侨联、江门市文联、开平市仓东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中心主办,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侨文化知识。江门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春晖和市侨联副主席余泽权、南洋爱国华侨林紫昭先生家族代表人林爱莹女士、侨史研究专家张国雄、刘进、谭金花等应邀出席本次活动。
图为江门市历史文化建筑德循林公祠
随着“蓝瓦讲堂”启动仪式的举行,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德循林公祠悠扬婉转的前世今生随着讲述者的话语缓缓流入每个嘉宾的心间。德循林公祠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是南洋华侨林紫昭先生为纪念其父亲林德循而修建的家祠,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主体为砖木结构,布局既具有传统广府祠堂的韵味,也蕴含了西方建筑设计的巧思,一步一景,皆为奇观,后因年代久远,疏于管理,祠堂建筑颓败不堪。2014年林氏后人林爱莹(林紫昭孙女)为了保护德循林公祠,努力推动祠堂的修缮工作,2020年,林爱莹女士与五邑大学教授、建筑遗产保护专家谭金花结缘,在江门市侨联和仓东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中心的推动下,林爱莹女士把祠堂的保护活化托管给仓东遗产教育基地来进行,希望能活化祠堂,让这座珍贵的历史建筑焕发新的生机。工程于2021年动工,2023年竣工,这座历经沧桑的家族祠堂得到了全面的修缮,修葺过后的德循林公祠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古典雅致,构局精妙,巧妙融合中西方建筑之精华,让人为之赞叹!
图为海内外乡亲聆听林爱莹女士回忆家族故事
讲座上,林爱莹女士和谭金花教授围绕祠堂的复原修缮过程遇、历史文化价值与保护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希望以此次修缮为契机,希望可以充分发挥祠堂的作用,将其打造成一个集历史文化传承、社区活动、公益事业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自德循林公祠修复工程启动至今,林爱莹女士第一次踏入这方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修缮一新的祠堂,令她赞叹不已,流连忘返。她表示:“塘边里是江门的一颗明珠,这里包含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它们讲述了许多感人而独特的江门故事,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保护计划,逐步完善,发挥历史建筑的作用。”
德循林公祠能焕然一新,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民间团体、社会贤士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奉献,整个复原修缮工程反映出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侨乡文化传承与发展生动写照。这座珍贵的侨建祠堂在江门、蓬江两级侨联组织共同努力下重获新生,成为了见证侨百年历史、传承侨文化的里程碑。
图为“蓝瓦讲堂”揭牌仪式现场
谭金花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这座祠堂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典型,很华丽,也很内敛,深刻反映了林紫昭先生的南洋生活经历和思想观——既继承传统也拥抱西风。”同样,德循林公祠的重新修缮,不仅是对历史的尊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作为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见证了侨乡江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传承与发展,未来,德循林公祠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肩负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任,传承开拓创新的精神,继往开来,为弘扬、推动侨乡文化发展贡献力量。作为江门市政协常委的谭金花曾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应保护祖屋和祠堂等华侨华人建筑,建立“寻根中心”,帮助祖籍五邑地区的海外华裔回来“寻根”,重建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地的联系,建立海外华侨华人的家乡归属感与文化自豪感,助力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建设。谭金花表示,“寻根中心”应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服务机构,能够真正帮助海外华人寻血缘的根、寻文化的根。譬如,“寻根中心”要拥有族谱数据库,有帮助海外后代研究侨乡历史文化和族谱的能力,能够提供全英文的研究报告,还能提供导赏、联系家乡亲人、协助祭祖、提供文化体验等各方面的服务。她计划,将努力借助德循林公祠以及江门开平赤坎的中兴里打造示范点。(江门市侨媒中心:宋俏宜/摄影报道
世界洪门组织全球传播部新闻司洪门通讯社洪门新闻网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