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时代通讯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吕国栋)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25(第十六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26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成功召开。
本届大会以“深化减污降碳协同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最新节能减排降碳政策,凝聚行业共识、深化产业协同,融通各方智慧、创新探索突破,以深化减污降碳协同为核心驱动,全方位助推中国钢铁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构筑低碳竞争优势,以绿色钢铁脊梁挺起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姜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会上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更高质量实现超低排放顺利收官。截至2025年7月,已有197家钢铁企业完成全流程或部分环节超低排放改造公示,全国6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3.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重点工程改造,上述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80%以上。要进一步发挥钢铁人的韧性,坚持不懈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收官之年的目标任务。第二,进一步推动极致能效工程,助力企业节能降碳、降本增效。要通过极致能效工程,持续迭代更新技术清单和能力清单,让清单从纸面快速走向车间;要协同研发,攻关共性难题技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集中力量突破技术瓶颈。第三,全面深入推进低碳转型工作。要全面提升应对碳市场基础能力;强化钢铁企业数字化碳管理能力;切实稳步提升碳交易能力和水平;通过碳市场引导作用,激励加快推动低碳技术发展。

刘炳江
生态环境部原总工程师、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刘炳江在大会上指出,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经验弥足珍贵,一时的改造容易,长期的保持更难。因此,应谋划一套更灵活、更可持续的管理体系,要用硬标准和软激励“两条腿走路”,确保所有企业在统一规则下公平竞争,让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实现“减排即获益”。他强调,绿色转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超低排放不是终点,而是绿色发展的新起点。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交汇点。迈向“十五五”新征程,希望全行业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探索更多“低碳、零碳”技术路径,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再立新功。

金明红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金明红为本届大会做主题报告《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节能降碳工作》。他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节能降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快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强化工作基础和能力建设。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节能降碳形势依然严峻,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方面一道,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节能和“双碳”目标任务,加强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实施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全流程管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和市场化机制,强化能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本届大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水利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出席。
来自中国宝武、鞍钢、首钢、河钢、中信泰富特钢、包钢、新兴铸管、湖南钢铁集团、山钢、柳钢、酒钢、沙钢、建龙集团、青拓集团、敬业集团、永钢集团、河南钢铁集团、陕钢、方大特钢、方同舟控股、中天钢铁、晋南钢铁、荣程钢铁、普阳钢铁、冀南钢铁、镔鑫钢铁、天柱集团、德胜集团、联鑫钢铁、亚新钢铁、澳森特钢集团、徐钢集团、富钢集团、川威集团、巨能特钢、金虹钢铁、东海钢铁、华乐合金等百余家钢铁企业,以及节能环保技术企业和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共襄盛会,与会代表近400人。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已走过十五年的精彩历程,会议规模大、参会代表广,赢得了政府部门和钢铁业界的高度认可与广泛关注。历届大会紧跟国家战略、紧扣行业脉搏,聚焦时代热点、精心策划主题,邀请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带来政策强音,解码前沿技术,交流先进经验、分享最佳实践,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强力锻造协同联动、生生不息的绿色低碳引擎。
世界洪门组织全球传播部新闻司洪门通讯社洪门新闻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