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粮食种子在自己手中”的核心精神指引下,一场聚焦功能性农业与农业大健康的实践突破,近日在粤北荒地迎来关键成果——国稻种芯(广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邓泗洲、红藜现代生态农业(营口)有限公司孟鸣、广州市中科微量元素科学研究院李喜贵、乐昌市固舜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何志清四方携手,成功试种“517功能性苦瓜稻”“大蒜稻”及有“谷物红宝石”之称的“台湾红藜”,并推动两种功能谷物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系统·中国绿色品牌发展大会推动,这批兼具产量与健康价值的功能性大健康农产品惊艳亮相,共同献礼第45届国家粮食日。
此次试种选址粤北荒地,打破了传统耕地对优质粮种植的限制,既是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践行,更是对“功能性农业、何登骥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农业大健康”理念的落地探索。作为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何登骥团队的核心成果,“517功能性苦瓜稻”通过生物分子育种技术将苦瓜特定DNA导入水稻,在粤北试种中表现亮眼:经专家测产,干谷亩产达602.3公斤,全生育期仅105天,分蘖力强且抗倒伏,每亩有效穗达19.8万穗,结实率高达91.84% 。配套试种的“大蒜稻”则延续这一技术路径,天然富集大蒜活性成分,与苦瓜稻形成功能性品类矩阵。
有“谷物红宝石”之称的“台湾红藜”更展现出极强的环境适配性,在粤北贫瘠土地上顺利扎根。这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为“全球唯一单体植物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超级食物,试种后经广州市中科微量元素科学研究院检测确认:每100克含17.7克蛋白质,与牛肉含量相当;膳食纤维是红薯的6倍、藜麦燕麦的3倍;钙质达大米的50倍,锌含量约为牡蛎的2倍,还富含多酚、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而“517功能性苦瓜稻”同样检测出28种以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16种氨基酸总量达8.83%,蛋白质含量10.2%,且为6.9-7.3的弱碱性食材,天然含有的皂苷、多糖等成分具备辅助调节血糖、改善肠道健康的潜在益处。
试种成功后,明年四方主体将依托“村集体+公司+研究院+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起全链条产业生态,破解“种强销弱”难题。在加工环节,开发出红藜即食粥、苦瓜稻功能米等系列产品,其中苦瓜稻因富含19mg/100g-20mg/100g的高抗性淀粉,已获得“药食同源”相关认证,成为糖尿病人群的理想食材;销售端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商超直供”模式,同步对接珠三角健康食品市场;更结合粤北生态资源打造“功能粮种植观光”研学项目,让荒地作物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再到体验”的价值跃升。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系统·中国绿色品牌发展大会现场,这批带着“荒地基因”的功能农产品引发行业热议。四方代表邓泗洲、孟鸣、李喜贵、何志清在成果分享中透露,目前已通过“订单收购”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预计亩均收入较传统作物提升一倍以上。大会嘉宾万祥军评价指出,这种“科技育种+贫瘠地种植+全链融合”的模式,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又开辟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功能性农业落地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四方团队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种植技术,扩大“苦瓜稻”“大蒜稻”“台湾红藜”的种植规模,进一步延伸深加工链条,让“种子自主、产业融合、健康赋能”的实践成果惠及更多区域,以扎实的农业创新让“粮食种子在自己手中”的底气更足。
世界洪门组织全球传播部新闻司洪门通讯社洪门新闻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