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天地会与“木立斗世”隐语
❒ 早期发现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在广西东兰州,一份天地会成员姚大羔所藏的《会簿》抄本被起获,这份珍贵的抄本被视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洪门天地会秘密《会簿》,亦被称为《秘笈》或《海底》。在姚大羔的抄写中,有一首七言绝句藏头诗《三六底》,其首句便是“木立斗世天下知”,其中“木立斗世”这一隐语引发了后人的广泛关注。

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先生在南京政府的资助下,赴欧美各国进行考察。期间,他在英国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发现了一份洪门天地会的秘密图资料。在这份名为《碑亭第二》的图中,“木立斗世”的隐语再次出现,其神秘性进一步引发了学术界的兴趣。
随后,在洪门的《会场陈设图》中,“木立斗世”的显现更为引人注目。它被庄重地书写在会场中央的显眼位置,“木杨城”三个字下方,字体大小明显小于“木杨城”二分之一,仿佛是对“木杨城”这一地名的某种注解。这一发现似乎暗示着“木立斗世”与“木杨城”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密的联系。
❒ 学术界看法
洪门天地会,这一历史悬案与世界之谜,始终困扰着学者们。关于其起源地与创始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在清廷捕获的洪门天地会头目案件中,我们发现了珍贵的《会簿》抄本,同时获得了当事人的供述。这些资料为我们揭示了洪门天地会的根由与内容,似乎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然而,《会簿》中的隐晦暗语却充满了神秘色彩,即便是洪门天地会的成员也未必能完全理解。因此,由此得到的供词往往也不尽真实,这也为洪门天地会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中,“木立斗世”这一隐语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在《会簿》中出现,更在乾隆五十二年的《奏折》中早有记载,比《会簿》还要早24年。
据《奏折》披露,广东饶平县地方官拿获了许阿协、赖阿恩、林阿俊、涂阿番等四名天地会要犯,他们供出了“木立斗世知天下,顺天行道合和同”的诗句。许阿协进一步解释,“木立斗世”中的“木”字指顺治十八年,“立”字指康熙六十一年,“斗”字指雍正十三年,“世”字则因天地会起于乾隆三十二年。这一解释似乎为我们揭示了“木立斗世”的深层含义,但仍然无法解开洪门天地会的全部谜团。
❒ 个人研究与结论
在深入研究洪门天地会的过程中,笔者以《会场陈设图》为依据,结合历史文化遗迹的考察,逐步揭示了图中的谜团,从而证实了自己的论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实地查找,笔者在陕西陕北发现了李自成以米脂原县名鸿门县为名建立的鸿门会,在陕南丹江流域找到了洪门天地会的船帮会馆和马帮会馆,以及在华山脚下发现的秘密集会所“忠义堂”。这些发现为解开“木立斗世”这一历史谜题提供了关键线索。

经过深入分析,“木立斗世”这一被认为是极具政治预言色彩的藏头语和隐语,实际上指的就是“米脂李斗世”。而“木立斗世天下知”则意味着“米脂李斗世,方能天下治”。此外,“木立斗世”出现在天地会的《会簿》中,其题目“三六底”虽为隐语,但通过解析,可得知“三六”即“十八”,而“十八子姓李”正是对李姓的巧妙拆解。因此,“三六底”亦可理解为“姓李的”。对这些发现和研究,丰富了我们对洪门天地会及其起源的理解。
世界洪门组织全球传播部新闻司洪门通讯社洪门新闻网发布